现代社会的端午
端午在我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粽香飘溢,人们穿得花花绿绿走亲访友的时节,用亲情作底,用礼物作衬,用欢笑作面,它不单单是一种礼尚往来的简单行为,更是一种深邃意义的浓情体现。虽然这个节日在现代文明下有些褪色,但它所体现出的温情,以及人们对收获的美好希望,给端午这个传统节日赋予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意境。
在现代生活日趋忙碌的环境下,人们对过端午的表现方式也赋予了简单、快捷的作风。虽然不同于以往的亲手制作,但包含着的深情厚谊以及散发出来的浓浓亲情,使这个节日更具人性化。纪念屈原,悬挂钟馗像等等,当这些旧有的风俗被现代社会所融合的时候,它所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生活下的祈求和愿望。几块绿豆糕,几个粽子,现代生活最直接最简单的线条勾勒,使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跃然纸上。
关中端午
关中的端午节沿袭了传统的过法,古风盎然,颇有情趣。主要活动是走亲访友访故人,殷勤送物话农忙。五毒肚兜、香包、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悬挂艾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等等,以饰物或吃食这种最简单最纯朴的方式传递感情,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古朴民风。
咸阳各县区的端午都大同小异,基本以吃粽子、戴香包、送绿豆糕等为主,在继承古老的民族习惯之后,各地根据当地的风俗,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端午文化。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他们胳膊缠五彩线,胸戴香包,手拿粽子,聚集在一起互相试戴,嬉戏。节前,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香包,装上香草和中药材,如雄黄、苍术、丁香、白芷等,在节日当天给孩子们佩戴香包,也叫“祛灾包”。最为有趣的是端午节这天流行“抢香包”的习俗,父母要叮嘱孩子将香包藏好,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抢去。抢香包一方面是羡慕香包制作精美,另一方面也是图个吉利。小孩特别是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均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他彩线搭配缝制而成,精美得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按照传统说法,艾草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所以说不管是单元楼的还是独家小院,都会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以期获得平安。
由于端午正值麦子将熟季节,在此之前,女儿们便会前去娘家,俗称“看忙”,或者“麦子黄”。她们将那些消暑度夏的食物或果品送上,慰劳辛勤劳作的父母,并且谈论当年的麦子长势情况,有的还要在娘家停留几日,将娘家家中的活计干一干,也称“遨娘家”。而后,母亲便会给刚出嫁的女儿追节,她们将亲手缝制的香包,染红的鸡蛋,凉席,以及寄托着添子祝愿的“娃娃”送给女儿,有的还要给女儿置一身衣服,既算作回礼也当是一种对儿女美好的祝愿。
在乾县、礼泉等县,麻花、油糕、哨子面等带有地方特色的食品被当作礼物相送,既能显示手艺,又能代表至诚的情感元素,反映了当地土色土香的民俗事理。端午节的早晨,一般要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中午要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