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文化 >> 美食杂谈 >> 正文

中国古代饮食具的美学意蕴

 2006-2-15 网络 评论0

  摩挲把玩这一件件曾为人们带来珍馔美味的饮食具,我们所想到的应不仅仅是它们的功能。透过或古拙或奇丽的造型、或质朴或华丽的装饰,我们仿佛能拨开时空的雾霭、去感悟先民们宗教般的狂热或肃穆,去体会他们为吃而奔波,而思索的那颗心的悸动……一部古代饮食具的发展史,无疑也是一部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来自土火之灵的陶瓷器皿,还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金属饮食具,无一不寄托着先民们诡丽神秘的情思,无一不引发后人对已逝辉煌的向往。

  纯粹以美术家的眼光观察,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的红陶饮食具也许难以唤起观者强烈的美感。的确,粗糙的质料、简单的线条和绝少的装饰甚至个体的残缺,无不显示出器皿的稚拙。但正是这一切,无声地诉说着七千年前那段为了觅食而无悔奔波的艰辛岁月。生活目的是如此的简单,又何惧食具的粗劣呢?相反,正是这洗练的线条和质朴的风格为我们描绘出了一条为生存而努力的沉默汉子形象,那份破损也许正是他劳作受伤时未愈的伤口,而单调的红色,似乎就是流血伤口的永不褪色的沥沥鲜血……也许这份感情太过沉重,也许这是痛苦的审美过程,但谁又能说,吃到嘴里的都是甘甜呢!

  那么我们不妨换个话题。绚丽多变的图案与流畅圆润的曲线自然会给人以感官的愉悦,难怪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史前艺术的人们会对仰韶时期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偏爱有加而推崇备至。是的,彩陶盆中那幅五人拉手载歌载舞的经典图案,有谁不会感觉到那份奔放与热烈呢?也许庆祝今年有个好收成?也许哪位小伙赤手空拳猎取了凶猛的野兽而凯旋?也许神明向大家昭示了祥瑞……让篝火燃起来吧,让歌声响起来,我们手拉手,尽情地跳吧,跳出我们的兴奋,跳出内心的畅快……此景此情,虽是无缘得见,却如历历在目。而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鸟形陶鬶,又让人领略了齐鲁大地先民跃跃向上的朝气和勃勃奋发的雄心。对于鸟兽的特别关注及由此产生的惟妙惟肖的造型,不禁使我们反思,对于自然界,我们今天是否还有如此亲切的情感?对于人类的友邻,我们是否还有如此真挚的关爱?

  对于史前艺术的理解是没有文献可寻的,我们惟一的材料来源,就是这些浓缩和积淀了先民神秘意念的坛坛罐罐。正是这些坛坛罐罐,写就了一部活的远古艺术史。

  商周青铜饮食具给人的却是另一番感受。无处不在的餐具透出难以抵挡的狰狞和恐怖,弥漫其中的是天神的神秘和威慑,也许,大禹治水那个洪荒时期的苍凉一直让人心有余悸;也许,部落间血流成河的仇杀是上天的惩罚?青铜器凝重的质感与威严的造型再加之凶猛的纹样,大约是寄托了人们对神的敬畏?这一切,都是让后人苦思冥求的话题。可以想象,在原始民主制被废止和专制的奴隶制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自然会强化臣民对政权和个人权威的敬畏,而借助于天的力量来宣扬自己,是古今中外的通例。通过在饮食过程中陈列重器并以器物的神圣来显示其威严,则正是服务于这一目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商周时期青铜饮食具的纹饰是成功的,我们当然有理由评判已逝的统治者,却大可不必有所苛求,何况,对这种神兽形象还有另一番理解,通过对美洲玛雅文化中也有类似题材的比较研究,有人认为这类动物是祭祀时助人通天的灵物,这一题材所表达的仍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鲁迅先生在评论汉代艺术时曾誉之有"博大雄沉"之气。汉代饮食具确实很好地体现出了这种艺术特征。无论是北方地区的彩绘陶器和釉陶作品,还是南方楚人富丽空灵的木漆器,都透出秦汉时期气吞山河,上九天究九泉的大气风范。至于唐代的金银器和瓷器食具,更显示出包容万物,有容乃大的胸襟,饮食具造型的丰富多样与装饰题材的包罗万象,正是大唐盛世的真实写照。而宋代官窑瓷器的洁净雅致,则反映了文人士子的心态,与民间极富生活化的风格恰成对比,大俗大雅之风并行而不悖,这种时尚一直影响明清各代,但清代青花瓷器对宋风的摹拟却是多了匠心而少些灵气,技术上的高峰却意味着艺术上的败笔,这虽然是一个讽刺,却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吃的艺术,难道不是艺术的吃吗?

发送给好友分享

推荐信息

信息加载中...

湖北美食   名菜 | 小吃 | 特产

信息加载中...

美食文化   典故 | 名人 | 杂谈

信息加载中...

健康饮食   男女 | 瘦身 | 母婴

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