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文化 >> 美食杂谈 >> 正文

怪道吴娘少细腰

西坡 2009-3-1 新民晚报 评论0

湖北美食网

  春节前夕,走过天山路泓鑫时尚广场,见有很多人在围观,形成了一座人造的“福建土楼”。我挤进人群,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是两个大汉,衣着单薄,却大汗淋漓,正手握一把硕大的木槌,使劲地捶打案板上的年糕。身为江南人,对于年糕的制作过程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大致有数,比如我就曾看到过“舂年糕”的情形(即把煮熟、磨研后的米粉放在一个石臼里舂捣),但“打年糕”却是头回见识,新鲜,于是,颇有些看“戳穿西洋镜”的快感。

  很长时间以来,江南一带,或者范围更大些的地方,初一,照例是吃汤圆。有没有吃年糕的呢?没有,或极少,至少我没亲见。初一吃汤圆有何出典,我不清楚,元宵吃汤圆,倒是颇有故事。其中一个说法,是,正月十四,药王菩萨奉玉帝之命,将百姓的晚饭变成了汤圆以治天下百姓的“疯病”。初一不是在十五之前吗?汤圆吃在十五之前,于情于理多有乖违。因此,初一吃汤圆,好像并无来由。

  然而,初一吃年糕却是一桩顺理成章的事,乃是由年糕的性质所定。明代《帝京景物略》云:“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黍糕是否就是现在的年糕,暂且不论,但总之是进入了“年糕族谱”。我又找到一条证据,是清代的一首诗,曰:“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藉以祈岁谂。”另,浙江青田流传着一句俗语:“忙了一年,炊糕过年。”至少说明,“年糕”和过年实在大有关系。按,“年糕”两字,蕴含两种深意,一是“年糕年糕年年高”,暗喻年成一年比一年好;二是“年糕”是“年高”的谐音,影射长寿也。从风俗的角度看,初一吃年糕比吃汤圆更具文化意味,也更合时令。我小的时候就听我父亲说,绍兴人倒是新年伊始兴吃年糕的。显然,他对于初一吃汤圆是很不以为然的,可是我们能做什么呢?无非“吾从众”而已。

  年糕不仅象征意义明显,而且一向被视为主食之一。我想,除了它本身就是由米(南方)或黍(北方)做成之外,便于,或,耐储存,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一个流播广泛的传说:春秋时期,吴国为御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之后,君臣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便纵情酒乐。大臣伍子胥深感不安,叫来贴身随从,道:“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不便。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致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高了,并未当真。后来,吴王听信谗言,赐伍子胥自刎。伍子胥死后,吴果然被越灭亡。当时城内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随从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急忙召集乡邻一起去相门外掘地取粮。挖到城墙下三尺深时,才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原来,当初在吴都姑苏(今苏州)兴建“阖闾大城”时,伍子胥就以糯米制砖埋于地下。人们激动万分,朝着城墙下跪,拜谢伍子胥。这些糯米粉城砖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成“城砖”(年糕雏形),来供奉伍子胥。

  这个文本和用粽子祭祀屈原何其相似乃尔,虽然有些不经,但对于年糕的“描述”,基本准确。

  如果说山芋是主食的补充,那么年糕就是主食的升级。这不仅仅因为年糕的基因和米甚至麦等等一致,还因为它的加工蕴含智慧和力量。人们享受年糕,同时还在享受那种智慧和力量。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人们可以觉得年糕不好吃,不喜欢吃,但决不可能认为年糕是等而下之的“低端食物”,否则,就无法解释我们何以还要天天吃米饭,而且乐此不疲。吴士鈜《吴中竹枝词》云:“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极言年糕的好吃和营养,可以作为有力的旁证。只是,现在爱美的时尚女士,万不可因为吃年糕使“吴娘少细腰”而绝之。那不过是寻寻开心,不可较真。

  好事传得快。我们的邻国,比如日本、韩国等,对于年糕的崇尚和热情,是大大超过我们的。标志性的食物,日本有寿司,韩国有泡菜,但他们都把年糕作为引以为豪、具有象征意义的民族食品。刘德华到日本,需要亲手烹调年糕与“粉丝”共享,来取悦他们以示亲善;梁朝伟到韩国,彼国“粉丝”,“不敬青稞酒,不敬酥油茶”,而是用年糕来招待他,梁帅哥即使不爱吃年糕,还能拂了“粉丝”的美意拒吃不成?这可是生意!

  吃年糕,涨年薪呀。

发送给好友分享

推荐信息

信息加载中...

湖北美食   名菜 | 小吃 | 特产

信息加载中...

美食文化   典故 | 名人 | 杂谈

信息加载中...

健康饮食   男女 | 瘦身 | 母婴

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