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文化 >> 饮食习俗 >> 正文

回族的饮食

 2009-2-23 湖北美食网 评论0

  回族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甚至比回族本身的历史还长。早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从陆路来到长安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他们在经商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阿拉伯、波斯等地的清真菜点。这些回族先民按照他们原来的饮食生活方式,在长安等地长期地生活着。从海路来到广州、泉州等地回族先民也同样带来了许多清真风味。元代,回回民族形成后,回族饮食更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在调料的动运用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时期的回族饮食,一是品种丰富,大街小巷及市肆,都有回族饮食摊点;十是突出了回族饮食的特点,即既保留继承了阿拉伯、波斯等地饮食传统,又吸收了中国饮食的烹调方法和菜点品种。元代文献《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和《饮膳正要》等较多地记载了古代回族饮食史料。回族饮食经过1千多年的发展,回族厨师继承、发掘、引入、改进了一大批清真菜点,发展至今,回族饮食已成为一个品种繁多,技法精湛,口味多样,风味独特的庞大饮食体系,在中国食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的清真菜点(包括食品类)已达3千多种,并有增加发展的趋势。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一般都是一日三餐,分早、午、晚三顿。以西安为例,过去(改革开放前)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咸菜吃,或配腊牛羊肉吃,还有的老人喜欢热配炒花生米吃。早晨要工作的人,则6、7点钟就吃了早餐;若不上班,则到9、10点才吃早餐。一般早餐丰盛者,则午餐就较简略。午餐吃牛羊肉泡馍的人也较多,还有很多家庭喜欢吃饦饦馍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较简单的家常菜,如莲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丝、醋溜西葫芦、辣子炒咸菜、炒辣子酱等。晚餐大多数都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碎面(一种汤面条)、晾汤碎面、长面(口语称“较面”)、捞面、笼面等,也吃饺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饼等。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以回族人民为主体的清真餐饮业的迅速发展,更为丰富回族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我们仍以西安为例,早餐的饮食市场遍及回坊的四面八方,大街小巷,都有品种丰富的清真饮食摊点。人们的早餐绝大多数也都在街上吃,较普遍的有牛羊肉泡馍、水盆羊肉、水盆杂羔、腊牛羊肉夹馍、肉丸糊辣汤、豆浆油条、麻花油茶、油饼稀饭小菜、水煎包子、肉油饭、疙瘩油茶、卤汁凉粉、油糕、甑粒、豆腐脑、江米糕、菜盒子、肉盒子,等等。午饭一般也较丰富,除上述的牛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外,餐馆里最热门的就是面条,有牛肉面、各种手工面、还有兰州牛肉面、新疆拉条子、凉皮、灌汤包子等等,吃炒菜的人也很多。即使在家吃,也是有的将饭买回家吃,有的是买回半成品,如买回肉汤和饦饦馍自己煮制,或买回擀好的手工面、麻食面回家煮着吃。晚饭一般都是在家吃,和过去一样,还是以面食为主,不少年轻人喜欢吃炒菜米饭;有时工作忙不想做饭,人们也经常在餐馆吃饭。

  西北地区农村的回族饮食,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度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九碗三行”是指上九碗菜,每碗大小相同,排列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成三行,故称“九碗三行”。这种宴席不仅摆法有讲究,上菜也有说法,通常是先在桌子的四个角摆上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上四边的菜,其中相对的两碗,名称要对应,称为“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一样,而茶样和原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可以用牛肉,另一边则用羊肉,还可以放鸡蛋、木耳等原料以示区别;最后上中间那碗菜,一般放凉菜,讲究些的中间放火锅。“九碗三行”的菜都不用油炸,而是采用蒸、煮、拌等烹调方法,原料以牛羊肉及白菜、豆腐、粉条、木耳、黄花、鸡蛋、葱花、辣子和其它蔬菜。这种席的主食是花卷、馍馍、米饭等。客人入席后,先倒茶,定干果碟子,一般是定五六碟,多者定十几碟,如葵花籽、花生、水果糖、红枣、核桃、苹果、馓子、小麻花、油果等等,稍吃些后,即上“九碗三行”的菜。由于这种宴席的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起来爽口不腻,自有一番风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送给好友分享

推荐信息

信息加载中...

湖北美食   名菜 | 小吃 | 特产

信息加载中...

美食文化   典故 | 名人 | 杂谈

信息加载中...

健康饮食   男女 | 瘦身 | 母婴

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