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的盛宴》
(丹麦电影1987年出品)
这部丹麦电影带起了西方近年来银幕上的“饮食电影风”。剧情描述丹麦北部的小村庄一对姐妹花,她们家有一位从法国避乱而来的女佣,原来是法国大餐厅的名厨,她在中了法国彩券大奖之后,要求在两姐妹的父亲忌辰祭时亲自掌厨,招待教区中的老朋友享受一席正宗法国盛宴。影片上半部拍得十分纯朴高雅,将两姐妹的爱情故事注释得温婉感人,也令人对丹麦教区的民俗风情增加了解;下半部集中介绍盛宴的整个准备和烹饪过程,将法国菜的色、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垂涎欲滴。
《瓦代尔》
(法国电影2000年出品)
本片根据法国民间传奇改编,讲述的是一个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宫廷故事。瓦代尔是当时法国宫廷最出色的大厨子。在一次长达三天三夜的宴会中,他全权统筹,做出许多别出心裁并且令人眼花缭乱的法国大餐。在宴会即将结束之际,让人意想不到的麻烦出现了,为宴会订购的鱼始终没有运来。瓦代尔不得不以死“谢罪”,成为黑暗宫廷的牺牲品。
《瓦代尔》为了再现路易十四王朝的光华,耗资高达2.3亿法郎。片中活生生地展示了法国的种种佳肴和宫廷各菜,其雕琢极其精细、数量和排场都大得惊人。难怪许多观众在看完影片后“食欲大增”,并急呼“饿死了!”其实,菜肴在片中只是道具,盛宴只是背景。剧情着重刻画宫廷讲究的礼节和繁复的制度,还有各种勾心斗角的陷阱,特别是通过御厨们临危受命的铺展,凸现他们伴君如伴虎的危境。
《情迷巧克力》
(美国电影2000年出品)
这是一部精致、细腻、流畅和极具优雅气息的电影。1959年冬日的法国小镇,一对母女的红色开始进入了灰色的街道。她们的到来打破了平静而封闭的小镇。薇安开设了一家巧克力店,一切表面安详而内部单调,压抑的环境渐渐因略带苦涩的巧克力而融化。被传统的老一套思想禁锢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在小镇上,象征传统的教堂与象征新生活的巧克力店,象征保守的神父与象征自由的薇安进行了一场移风易俗的抗争。最后,当薇安绝望准备一走了之时,她却发现小镇居民已因巧克力而快活自由起来,就连神父也在一场疯狂的巧克力大餐后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在这部影片中,巧克力虽然只是一种自由和新生活的象征,但最后的巧克力大餐却让我们见识到了原来巧克力有这么多的做法、样式,真是馋煞旁人!
《满汉全席》
(中国电影1994年出品)
当我们在电影镜头中看到美味佳肴时,我们不仅是在用视觉品位厨师的精湛技艺,更是用我们的修养在品位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香港影片《满汉全席》就是将“吃”作为一门艺术加以赞赏,展示出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过,导演徐克将该片处理得则更像是一部发生在现代社会的时装武侠片,几个厨师大斗厨艺仿佛武林高手过招,操持菜刀、铲勺好似耍弄神功绝技,真正把人看了个眼花缭乱!而将我们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的(如用精妙绝伦技法烹调成熊掌、象拔、猴脑)等等皇宫的御用佳肴展现在我们面前,再有美食专家的品评,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色、香、味、意、形”,什么叫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什么叫眼馋。
《食神》
(中国电影1996年出品)
这部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和《满汉全席》一样,同是展现我国美食文化的喜剧片,但角度却略有不同。《满汉全席》着力体现代表传统的“满汉全席”(里面的诸多美食如熊掌、象拔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根本无法吃到的),而《食神》则重点突出“牛丸”这样的街头风味和在传统菜肴上的创新。虽然我们内地的观众对“爆浆撒尿牛丸”的妙处不甚了了,但看了片中连厌食病人见到它都忍不住大快朵颐的夸张描写,是不是也对这个街头小吃产生不妨一尝的愿望呢?
另外,《食神》在将厨师的烹饪技艺“武侠功夫化”方面,较之《满汉全席》有过之而无不及,“倚天切”对“屠龙斩”、“降龙十八炒”对“打狗煎”以及用内功煎鸡蛋等等武侠模式的厨艺较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当银幕上周星驰、谷德昭淋漓尽致的玩着十八般厨技时,我们的观众是不能饿着肚子看的。
《饮食男女》
(中国电影1994年出品)
作为世界影坛最有作为的华人导演之一,李安的电影总带着些中国传统文化温文尔雅的气质,虽平庸却很现实。在这部为李安第一次赢得世界性声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里,由郎雄扮演的朱师傅是一位著名厨师。据说,影片中许多的菜式都经李安亲自参与设计———要知道,李安电影系大学毕业后曾失业六年,这期间他主要靠妻子在外工作养家糊口,而多年的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居然就让李安炼就了一手做菜的“绝活”!也许这就是《饮食男女》中的饭菜样式和吃饭的家庭气氛更让我们感到亲切的缘故吧。(魏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