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苛刻态度做健康食品
被授予十大名厨的王永中,是唯一的白案名厨。
这次荣获“十大名厨”的称号,身为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全国烹饪大赛评委的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王永中18岁师从虞东海大师处出师,做了27年的厨师,如今已是德华楼的“掌门人”。
在他眼里,食品发展日新月异,但必须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即要健康、对人体有益,否则花样再多也没有用。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做到这一点。
就在前天,他还在咸宁采摘桂花,准备做桂花年糕。
因为每年只有9月12、13日的头道桂花最好。而做年糕的大米,则来自德华楼专供基地。
以年糕闻名的德华楼
年关将近,汉味小吃年糕备受市民青睐,汉口德华楼门庭若市。
人们喜欢“德华水磨年糕”,但未必知道至今有80多年历史的德华楼的沧桑变化。这个素以京津菜肴闻名的老店,与时俱进地相继打造“德华小包”、“德华北方水饺”、“德华水磨年糕”等“中华名小吃”,在江城酒店业中不同凡响。
正宗京津风味
1924年,天津人李焕庭在汉口创建了得华楼,由于经营运转得法,他赚到了一大笔钱以后就衣锦还乡了。临走前他声明,如果有人以“得华楼”继续开餐馆,必须略改店名,以示区别,方能经营。
1931年,天津人陈世荣、曹树召、李德富、陈大友等合股,在汉口中山大道民众乐园正对面,一栋二层楼的板木房,以“德华楼”的牌子开办了一家餐馆。开业不久正逢汉口遭水灾,被迫停业。水灾过后由原股东之一陈大友接手,继续开业,更名为“天津德华酒楼”。由于管理不善,资金耗尽,不到两年也歇业了。
就在该酒楼面临绝境之际,原掌作师傅李晶珊、堂头周秉山两人于1934年集资2000余元、雇工30余人再度开业。两层营业用房共约500平方米,店堂整治雅观,并设有喜、寿、丧专厅,还聘请了名厨刘开榜、龚虎臣等人。在门庭装上“鮰鱼大王刘开榜”、“宴席专家龚虎臣”的大型霓虹灯,一时轰动武汉三镇,顾客络绎不绝,生意日趋兴旺。到了1938年,员工增至70余人,可见规模之盛。
武汉沦陷后,日本商人强占店房,开办了汽水厂,德华楼被迫停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店房归还原主,但设备被掠夺一空。李周二人只得另起炉灶,重新组股恢复营业,但风味不如以前,信誉下降,每日营业仅百元左右,支撑数月就歇业了。1947年又重邀孙凌霄、曹树华、肖锦堂等6人,筹资800元,雇工50人,聘请名厨多人,再度开业,经营旺盛,声望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