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说到吃野菜,早年间人们往往会将其与饥荒或艰苦环境联系起来。然而时过境迁,如今野菜正以其特有的风味越来越多地走上了人们的餐桌。自古以来,许多人吃野菜多半是对野菜情有独钟,其中不乏一些古今的名人。
荠菜是一种两年生的草本植物,以春天时的最为可口;它性凉、味甘淡,具有凉血功能,若做菜吃,则新鲜可口,还带有一股清香味。我国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喜好这一口,他还特地写过一首《食荠诗》,赞美了荠菜的鲜美与药用功效。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则爱吃南京的芦蒿。1084年,苏被宋神宗派往汝州任职,他特地取道南京品尝芦蒿。后来苏还多次在路过南京时,只要季节合适,必食芦蒿。苏东坡对这种香嫩鲜脆,具有清火化淤及醒脑效力的野菜极为赞赏,并赋诗云:初闻蒌蒿(即芦蒿)美,初见新芽赤。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则偏爱吃金针菜,并且在率船队下西洋时,也带了不少金针菜,用作新鲜蔬菜的替代品。金针菜又名黄花菜,其味可口,可以用来做不少菜肴,如木须肉、鸡茸扒金针等,金针菜还有强身健脑的功效。郑和将金针菜作为其远航携行的菜肴原料,想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在近现代,爱吃野菜的名人就更多了。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年春天,郭沫若便会和夫人于立群带着子女到京郊采摘野菜回家烧着吃。即使是生病住院,他还要家里人将烧好的菜送到他的病床前。郭沫若一生爱吃的野菜品种很多,如二月兰、马齿苋、枸杞菜等;其中他最爱吃的是二月兰,为此专门写了一首《二月兰》诗颂之。
大画师张大千一生品尝过的山珍海味不计其数,但是他却酷爱吃鱼腥草。究其原因,却是他在幼年时,因家境贫寒,其母便时常采些鱼腥草做成美味凉菜给他吃。这不但令张大师爱上了这一口,而且还深深地将鱼腥草印在了脑海中……
香椿芽是大画家齐白石自幼就喜食的野菜,即使在他成名之后,在每年香椿树发新芽之际,仍着人为其做香椿炒蛋、香椿拌豆腐等香椿菜肴。
知名作家汪曾祺对灰灰菜有一种特殊的嗜好。一次路过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竟因采国宾馆墙根的灰灰菜而受到卫兵的盘查。
茭儿菜是没长成的茭白,每年春天可采了做菜,待到夏天便长成了茭白。用茭儿菜炒的鸡蛋或肉丝,烧汤,味道鲜美,还有利尿、清热的功能。民国时,南京奇芳斋的茭儿菜烫面饺子别有风味。作家张恨水、张友鸾、画家傅抱石、教授胡小石、黄季刚等都来此品尝这道菜,一时间竟成了这里的常客。
在如今的菜市场上,像荠菜、香椿等野菜也时常能见到,但已多是人工栽培的;这与当年名人们吃野生野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在菜市场上是很难见到野生野菜的,而且即使有,其价格也比人工栽培的贵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