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餐饮名人 >> 正文

蔡宏柱(稻花香集团董事长):我的新农村理想

 2006-12-30 湖北日报 评论0



  “我过去是农民,现在是农民,将来还是农民。”

  采访蔡宏柱,听得最多的就是两个字———农民。让人几乎忘记他的另一个身份:稻花香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正领导着一个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8亿元的大型酒业集团。

  这位55岁的企业家“农民”说:带领农民致富,是我终身的理想。

  白手之作:“稻花香”横空出世

  3个人,3口缸。1982年冬天,峡江之畔的一个小村落,31岁的蔡宏柱带上“全部家当”,办起了当地第一家企业———青龙酱油厂。酱香从水缸中透出,没人知道这股香味会带来什么。
  
  蔡宏柱也不知道。祖祖辈辈未离开过田地的他,只是隐约觉得:泥腿子要改变命运,就不能总守着一亩三分地。

  他太清楚农村的艰难。他梦想着拔掉穷根。 

  18岁那年,生产队长交给他50元钱,说:这是队里一半的家当,你拿去做本钱,想办法赚点钱回来分给大家过年。
他在一家骡马店住下,靠一辆板车一条牛,起五更,睡半夜,两个月给生产队挣回1700元。

  蔡宏柱说,他忘不了乡亲们分到钱时的笑脸,这让他自豪,也让他沉重。蛰伏于心底的热情与智慧一旦觉醒,会迸发无限可能。蔡宏柱甩开膀子,拼命地干,酱油厂很快赚钱,3年后裂变出一个沙发厂、一个油脂加工厂、一个综合商店和一个饮料厂。

  1992年,蔡宏柱再次作出选择:关闭酱油厂,转战白酒业。

  当年9月,第一股酒香飘过小山村。他第一次觉得,稻花的香味如此醉人。

  从此,“稻花香”挺进大江南北。1994年产值2142万元、1996年2.15亿元、2003年6亿元……14年间,稻花香以每年赚一个厂的速度跳跃发展,当年的小酒厂最终“破茧成蝶”,成为全省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

  惊人之举:酒城崛起

  在龙泉蔡宏柱并不满足于眼前的“一城一池”。

  2005年初,大病初愈的他左手握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一串数字:15555511111。

  他的解读是:抓好一个主业(白酒),新增5万吨商品酒,做大做强5个品牌,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利税5亿元,建成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厂哗然。新增5万吨商品酒,意味着年增销售收入15亿元。对一个刚从市场阵痛中复苏、年销售收入不过6亿元的酒厂而言,这一步是否太大?

  蔡宏柱不这么想。曾造访过茅台酒厂、茅台镇的他,心底还存有一个梦想:让稻花香跻身中国白酒前五强,把龙泉镇建成中国的酒城。

  为了这个梦想,他要加快步伐。击鼓三通,笙磬同声。当年,这个被称为“151”惠民工程的首期项目大盘敲定:总投资4.19亿元,建成稻花香工业园区。

  今年5月,首期项目全面竣工。中南五省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在龙泉镇诞生。

  同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关公坊百亩万吨基酒项目正式奠基;随后,昭君酱香型百亩万吨酿造车间项目立项……
胆略与远见,成就了稻花香的飞跃发展。

  短短一年间,这个年产3万吨白酒的酒厂,变成了一个年产8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的大型酒业集团。旗下品牌稻花香、关公坊、楚瓶贡、昭君、屈原,如五朵金花般次第绽放。

  酒厂变成了酒城。这个占地2900亩、总资产17.4亿元的园区里,有食品工业区、住宅小区、酒店、广场,1万多常住及流动人口、500多辆运输车、1000多个体工商户穿梭其间,每年带来的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就高达3亿多元。

  举目四顾,见小桥流水,楼宇参差,好一幅新农村景观。

  长效之路:产业链条在拉长

  每天清早,朱德生都会骑着摩托车,与妻子陈必芬一道,驶进稻花香的大门。

  老朱是酿酒车间的工人,陈必芬在包装车间上班。几年前,两口子告别耕作了几十年的田地,双双成为稻花香员工,收入也由过去的每年不足5000元,增至3万多元。

  就在朱德生驶进大门的同时,同为龙泉镇人的张述林,正在视察自己投资300多万元引进的新设备。

  张述林是佳艺包装公司的总经理。4年前,做木匠活的他,带着含辛茹苦攒下的20多万元,加入稻花香旗下:联手成立包装公司,作为配套企业,为系列酒生产木质包装盒。如今,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达1000万元,张述林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老板。

  在龙泉镇,有成千上万个朱德生、张述林。在稻花香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中,他们离开土地,当上了工人、职员,甚至老板,从贫穷走向富裕。

  数字最有说服力。4年前,围绕发展8万吨白酒,镇上涌现19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以白酒生产为龙头,纸品包装、彩色印刷、金塑制品、玻璃制品、陶土产业、太阳能及种养殖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眼下,在这个产业链上,8000多农民直接或间接成了稻花香的员工。他们享受着企业提供的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不少农民“洗脚”上岸,住进了厂区的楼房,年均工资都在万元以上。

  20年来,稻花香累计上缴税收近5亿元,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去年,为周边4万多农户和三峡移民直接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所在龙泉镇的年财政收入由过去几百万元猛增到6000多万元……

  “用工业拉动农业,让农民成为工人,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之路。”蔡宏柱说。

  百亿之梦:打造循环经济链

  今年,蔡宏柱又有大动作。投资1.9亿元启动甜玉米产业化种植项目,并同夷陵区7个乡镇的2万农户签订了6.4万亩甜玉米种植合同;投资1.3亿元兴建5万吨橘汁开发项目;10万饲料加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

  “做酒的跑去种玉米,多此一举。”有人道。

  这些人并不了解,蔡宏柱有心打造一条全新的循环产业链,让白酒业与生态农业对接,农民不离地,也能致富。

  他向记者如此描述心中的理想———

  粮食酿酒,玉米酿浆,下脚料就是酒糟、玉米糟。用其生产饲料,用饲料发展养猪、养牛。猪牛的粪便经过发酵,是最好的有机肥。用这种有机肥种出的粮食、茶、玉米及柑橘水果,又是酿酒、生产茶饮料、玉米浆和橘汁的上好原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链。”他的兴奋溢于言表。

  这条循环产业链,会给农民带来什么?

  蔡宏柱举例说明:6.4万亩地,年产甜玉米5亿吨(含棒芯),稻花香酒业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通过深加工,获玉米原浆1.5万吨、玉米青饲料2.1万吨,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为农民增收3840万元。

  还有养殖基地,计划5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9500万元,带动3000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两年后投产的有机肥料,年产值预计4亿元,惠及农民6万户……
[1] [2] 下一页
发送给好友分享
信息加载中...

湖北美食   名菜 | 小吃 | 特产

信息加载中...

美食文化   典故 | 名人 | 杂谈

信息加载中...

健康饮食   男女 | 瘦身 | 母婴

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