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它!”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院长计建炳拿出一支试管,里面装着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在阳光照射下,散发着美丽的光泽。
昨天,在塘栖镇工业园区内的一块空地上,两名工人将10升刚下生产线的淡黄色液体,灌进卡车油箱。
很快,卡车轰地开了出去。“生物柴油成功了,卡车速度跟加普通柴油一样快。”杭州争光树脂有限公司汪副总高兴地对记者说。几个月来,争光公司把这种黄色液体不断加入到卡车、推土机里,结果一次比一次让人兴奋。
“喝生物柴油的车子,动力与使用矿物柴油相当,但排放出的废气中有害物却比矿物柴油降低50%。”计建炳拿出镇海石化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我们的生物柴油已经达到德国的技术指标。”
为了开发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计建炳带着团队加班加点地工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陈锦清顶着烈日,到桐乡联系种油菜籽的土地,因为它是生物柴油的原料。生物柴油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让这些精英如此执着?
菜籽油“配”成生物柴油
2002年,计建炳留学回来,形势让敏锐的他决定研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生物柴油。
餐桌上的废弃油、地沟油、菜油等,都能在计建炳的实验室里,变成生物柴油。但到底选择什么原料,生物柴油才能最终走向平民?解开这个难题很偶然。去年,计建炳出差去北京,听一名院士说起,浙江有一名学者陈锦清正在研究高产量高油含量的新品种油菜,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而陈锦清适时正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在北京参与起草国家十一五生物质能源规划。
两个人很快见面了,陈锦清刚破解生物柴油的原料难题。
生物柴油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去年10月,国家参与研发的专家被一道难题卡住了:菜籽油出厂价格5000多元一吨,而普通柴油每吨也只要5000元左右,把菜籽油做成生物柴油还要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成本投入并不少,照这样看来,产业化根本不现实。
在这个紧要关头,陈锦清想出了一个令人叫绝的办法:菜籽油中含有一种叫“芥酸”的脂肪酸,这是一种珍贵的绿色化工原料,一吨要两万多元。“用‘芥酸’的高附加值弥补油的高成本投入,”陈锦清建议,“按照我们的想法,企业经济效益上去了,有利可图,就有生产的积极性;农民有钱可赚,也愿意种植油菜籽;消费者也能用上便宜的生物柴油。”陈锦清说。
产业化成为可能
陈锦清培育出油菜籽后,计建炳再将炼成的油与甲醇反应,1∶1转换得到生物柴油,直接倒入柴油车发动机,就可以用了。技术人员在拖拉机、推土机上试验,取得的效果都很好。而在国外,已有在汽车上使用生物柴油的成功例子。
浙工大生物柴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国际上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很多,但浙工大的技术能在常温、常压之下,反应时间缩短4倍。“本来人家反应1个小时,现在我们只需要15分钟。同样产量反应时间越短,所需的设备越少,厂房面积越少。很适应目前浙江的实际需求。”计建炳说。